什么样的人适合移?什么时候移?

2017-11-30 558人浏览

  十几年前,韩寒出道的那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印象最深的一篇不是《杯中窥人》也不是《物理班》,而是朱俊凤的初赛作品《Are You Going To America》。西南小城的初中生,读着上海孩子在高中准备留美期间的众生相,遥远又向往。中考过后,我最好的朋友去了城市另一端的高中,上出国班。去加拿大之前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她说“我到了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买保险,哪天走投无路了,还可以拿命换钱还爸妈。”听得我悲从中来。

  初恋的男孩子,从小看美国电影听英文唱片。大学毕业直奔加拿大,去年宣誓入籍。大学时代的闺蜜,年近30毅然离开北京去了波士顿,如今硕士快毕业,开始筹谋一张绿卡。我在22岁生日的前几天,辗转飞抵佛罗伦萨。一晃8年过去,拿了永居,没换国籍,因为很难说清心中是否归属意大利,生活却再也回不去成都或北京。

  也许新世纪之初那一批移民,大多是巧合,是运气,是求学道路上自然而然的结果。今天我们热切讨论的,却是一种崭新的,被称作“人肉翻墙”的集体焦虑。离开可以解决问题吗?关于我们诟病最多的部分,比如干净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质的教育...这些可以。但一枚硬币永远有它的两面,如果你只因为以上这些众所周知的优点而动了移民的心思,那么不妨读读今天的推送,它是一个新移民写给后来人的核心三问。

  1

  什么样的人适合移民?

  大家都在谈论“移民”时,它已注定成为叶公好龙者的狂欢。境外度假、投资甚至短期居住如恋爱,可以只喜欢它的好,开心就去。移民如婚姻,讲究的是三观一致。文化乃至语言上是否能融入都不要紧,事实上,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大部分终生都无法完成文化的融入。但价值观一定要和移居的国家接近或一致。

  移民,永远不是某一个社会形态中多数”成功者“的选择。一个在国内非常“主流”的成功人士,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选择移民,多半是会遭遇失望的。财富能带走,社会地位不能带走。亲情能带走,社会关系不能带走。股份能带走,对企业的控制不能带走。一个新移民,能够享受到蓝天白云,却听不懂电视里脱口秀的政治笑话。可以买到便宜的奢侈品安全的食品,却难以在哪怕社区会议上发声。

  曾有过来人说,“杀死”新移民最快的武器是“寂寞”。但即使是最内向的人,也可能成为一个“被杀死”的新移民,这时他所缺失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感:没有人认识他,他过去的成功和眼前的人没有半毛钱关系,他固然会在消费或享受公共服务时受到尊重,这种尊重却仅仅是对方职业化的表现,甚至还包含了对他浓重外国口音的极大耐心。从社会机能的角度,他骤然退化成了一个儿童。不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努力成长的话,恐怕往后便只能在回国参加同学会时找到一点“存在感”了。

  关于移民的职业另一个不得不说的真相是,第一代移民有50%以上的机会是为中国企业/中国人工作或负责与中国有关的业务。剩下30%以上可能从事着最基本对语言和文化程度要求很低的简单劳动。只有不到10%的移民完全从事和当地人相同的专业性工作,这部分移民基本集中在教育、科学、计算机、文化或艺术等领域,这些职业共同的特点是高度依赖个人能力且社会化程度偏低。而除了最后这一种“绝对少数”,无论是从事简单劳动还是负责中国业务的移民,在职业生涯上都面临十分有限的上升空间:新移民领导一批本国人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如果之前从事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并对职业发展/成功有较强的渴望时,是不太适合贸然移民的。相反如果本身的职业是依靠专业知识和创造性,直接生产产品和服务而非依靠经营管理时,则更容易在移民国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这个原则对于留学之后是否移民的抉择同样适用。比如说,如果家庭的优势是社会资源与社会关系,个人的优点是为人处世周到成熟,期望在职业生涯中担任管理岗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回国发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内在性格也是影响移民抉择的重要因素。中国至今仍是一个集体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国家,跟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社会价值观的趋同性强,包容性差。私人生活中距离近,界限少,喜欢的人觉得这是人情味,不喜欢的可能感受到的就是群体压力。独立性,这是考察性格中是否适合移民乃至是否适合留学的最重要因素。它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相应的,大部分西方国家给予个人更大的尊重和选择的自由。所以相比持主流价值观的人,在国内身处社会文化边缘的人更可能在移民后感受到幸福指数的提升:没有人指责你不上进、不结婚、不生育。无论是嬉皮还是酷儿,都不再被主流文化当成“问题”看待。


移民,出国


  2

  什么时候适合移民?

  除了绝少数全球化的职业,最适合移民的时间要么是开始工作之前,要么是财务自由(退休)以后。

  财务自由之后的移民,可以视为一种长期的消费行为。不管是30岁还是60岁,如果确定自己不再需要从社会劳动中获取金钱,而只是在未来享受生活直至终老,那么在地球上找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地方居住是再惬意不过的事。退休移民的现象是全球性的,它更像一个长期的度假计划。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托斯卡纳买一座酒庄和在大理租一个小院,从本质上并无不同。退休移民者也无需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可能会形成自己的移民社区,或与祖国保持完美的同步。更多的人会定期往返国内和移民国,过一种类似于东北-海南的候鸟生活。

  如果希望在另一个国家长期工作生活,则最好在求学的阶段即将移民的计划考虑进去。留学-毕业-工作-移民这条路不仅比其他移民渠道更经济,更重要的是,它是除了结婚之外融入当地社会最自然地一条途径,可以在一个最友好宽容的环境(校园)中完成小到生活习惯大到价值体系的磨合。这个漫长的过程包含了对两种社会生活形态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评估自己是否适合移民:合则来,不合则去,大不了毕业回国找工作,实际付出的机会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对大部分人来说最不适合移民的时机,大概是工作后5年到退休前10年间事业发展的中坚阶段。工作的前几年事业刚起步,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付出的机会成本有限。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一生中大部分的财富积累已经完成,子女也已经或接近独立,选择移民与提前退休无异。但奇怪的是,目前40岁上下的年纪却是国内移民潮的主力军。他们通常是经过了一些年的努力,已经达到技术或投资移民的及格线,对国内的生活不满足,对国外的环境很向往。然而殊不知他们也是移民后面临问题最多的群体。

  对大部分人来说,中年移民并不是个好主意。这一阶段上有老下有小,正值家庭压力最大的时候,夫妻移民则涉及到三代人生活的改变,过程不可谓不繁,成本不可谓不高。其次这个时期普遍达到移民的条件却未实现完全的财务自由,对移民之后的收入仍有比较强的需要。但除了延续已有的资产性收入之外,移民之后即刻创造新的财富相当困难。

  中年移民最理智的情况,多半是基于资产和税务方面的原因而更改国籍,而主要的工作和生活仍在国内。又或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手段,为退休生活或子女的高等教育做准备。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看做是非典型的“投资行为”,切记投资都是有赚有赔,一定要充分了解反复论证投入、产出和风险,避免投资失误。

  3

  我自身条件十分理想适合移民,

  还有什么外部因素需要参考进来?

  做出移民决定之前,要慎重考虑它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作为第一代移民,要面对的是父母、自身和子女将会有三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家庭中的文化鸿沟不可小觑。与父母的关系长期处于两地的状态,赡养难度增加。与未成年子女常常会成为“两国人”:孩子们可能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急了用英文顶嘴,文化娱乐活动和学校功课都不在父母的理解范围内。与上下两代人割裂的情形,或轻或重几乎都会出现在新移民的生活中。如果不能放下自己的责任或权威,便容易陷入无谓的执着。

  另一方面还要彻底了解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特别是对于更改国籍后自身或配偶子女还要在国内继续工作生活的情况,一定要咨询律师将各种权利义务明确。比如就医,就学,金融资产和不动产的交易管理等等。因为我国不支持双重国籍,大部分情况下移民意味着放弃中国公民身份,少数中国护照+外国绿卡持有人在境内的活动也受专门的政策管辖。这些政策都是移民决策中重要的参考信息。

  做出移民决定之后需要明确移民的首要目的,以便选择最适合的国家和城市。例如想要展开职业生涯或从事艺术工作,大多选择国际化的大都市,那里机会最多。又如投资移民做点小生意拿绿卡之后再做打算,则更侧重于生活成本低廉,竞争小风险小。若为了资产管理或财税目标,香港新加坡及一些以金融业为支柱的国家和地区是主要考虑对象。如果是为退休养老寻一个好去处,北美和澳洲的华人社区可以吃宵夜打麻将,泰国的门槛低房价便宜,医疗条件也不错。

  圈定了心中的目的地之后,最好能先行考察访问,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不要把所有的移民事务交给中介办理,中介的服务只针对“身份”而非“生活”,具体生活的安全和便利程度,物价和生活压力,社区和公共服务等等是否如意,还需要亲自住上一阵才能了解。

  最后,一个完整的移民计划也需要包括一个妥善的“退出机制”。例如移民办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未能成功,是否有备选目的地?移民成功后遇到工作或财务危机,是否有足够的保障度过?将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列出来,是否移民这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


了解更多关于新西兰留学与移民服务相关情况,请点击:
移民服务

热门阅读

1 新西兰留学有哪些汇款方式可以选择?

2 奥克兰公交卡ATHOP简介

3 新西兰语言学校哪几所比较好?

4 新西兰国家婚礼风俗介绍

5 新西兰幼儿园的费用贵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校

奥克兰大学

奥克兰大学

6799 人关注

梅西大学

梅西大学

4815 人关注

奥克兰理工大学

奥克兰理工大学

4621 人关注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3925 人关注

坎特伯雷大学

坎特伯雷大学

3511 人关注

院校对比 0
清除所有

哎呦,你还没有选感兴趣的学校呢。

开始对比